时代呼唤榜样,事业需要引领,虽然夏日炎炎,但再大的太阳也挡不住青年奋进的步伐。7月11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南平市政和县石圳村,寻访访美丽乡村,践行“俊波”精神,学习时代先锋。
石圳村,位于政和县城西部之七星溪南岸,距城关仅5公里。石圳村曾经是繁华的水陆中转码头,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只剩老人和小孩,没了人气的村子逐渐变成个脏乱的垃圾村。近年来,在恢复古村落原有面貌的同时,着力打造一个村庄美、生态优、百姓富的美丽乡村,2017年,石圳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成功举办的三届“爱在政和”中华紫薇文化旅游节,初步形成“赏紫薇到政和”的旅游新亮点,有力推进了政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从“垃圾村”到“白茶小镇”——巾帼基地里的脱贫故事
古朴的居民、潺潺的流水、幽香的茶社,很难想象在4年前,这里还是出了名的“垃圾村”,如今古老的石圳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2013年,时任村党支部委员兼妇代会主任的袁云机联合村里9名姐妹,一起建立了石圳“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自发筹资7万元作为保洁启动资金,建立起石圳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希望让儿时桃花源式的家乡再现风采。白天,10个姐妹们用锄头挖开垃圾山,用手掏走河道里的淤泥,天黑时一身臭烘烘地回到家里,吃完饭后再聚到一起讨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堆积30多年的垃圾就被清除一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庄的发展中,石圳村成立旅游公司和农业合作社规范管理,经营收入提取20%作为村收入,其余收入全部由村民按照比例分红。“2016年,村子的旅游收入突破了100万元,仅这一项就实现村子每户增收近8000元。现在,村子的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针对村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帮扶资金入股外,石圳村还通过优先派工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2015年以前,石圳村空巢化现象十分严重,500多村民中常住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随着石圳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回家乡,为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畲族姑娘雷彬艳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地回到了石圳村,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现在的石圳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美丽乡村”、“石圳白茶”品牌名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村党群活动中心
石圳村朱子书
学习廖俊波精神 不忘初心甘奉献
“人民嘱托、担当为首、勤奋实干、时代楷模”,在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小分队师生们认真观看和学习了廖俊波同志的事迹介绍。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馆面积约200平方米,整体风格古朴,展陈内容丰富。馆内分为前厅、大厅、右厢房、左厢房、再现办公室、天井右厢房、天井左厢房等七个部分。前五个展室详细记录了廖俊波同志从2011年6月到2016年4月廖书记在政和的工作足迹,充分展现他不忘初心、扎实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后两个展室如实地展现了政和县2011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干部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廖俊波常说:“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廖俊波工作二十几年,他把全副身心交给了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的精神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崇高品格和事业追求,是对当代共产党人的生动诠释。事迹馆中“党建就是生产力,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思路领先一招 动作快人一步”、“一个企业落地需要千百个理由不落地只要一个理由”、“能到现场就不到会场”等工作格言历历在目,让参访师生深刻了解到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2021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回信,充分肯定和赞扬廖俊波精神,并对她及家人予以亲切祝福和勉励。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廖俊波同志离开我们四年了,南平干部群众一直怀念他。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有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像廖俊波同志一样为党和人民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们。通过参访学习师生纷纷表示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知其责”、“善其身”、“尽其能”,敢于担当,实现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习俊波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学习时代先锋 感悟“三农”情怀
她带着一群姐妹,为改变家乡而不惜汗水。她不管自己多忙,始终不忘为人妻为人母应尽的职责。在她的努力下,沉寂多年的家乡散发出淳朴的气息,原就和睦的家庭更加亲密无间。她,就是政和县石屯镇松源村支委、妇代会主任袁云机。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实践小分队在石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有幸访谈到了袁云机同志,2013年9月,袁云机联合9个姐妹建立了石圳“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和村规民约,先试先行开始轰轰烈烈的美丽家园建设。她跑到镇里,争取到了10个垃圾桶,摆到石圳的村头巷尾。她带头拿出4万元,号召理事会成员凑了7万多元作为卫生保洁启动资金。她带领着在家的妇女姐妹们顶烈日搞卫生、挖沟渠、运垃圾;晚上又集中一起商讨和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做到一事一议。她从清理垃圾、拆除乱搭盖着手,引领留守妇女姐妹们投工投劳、以干得助,带领村民运垃圾掏水沟、捡石头铺巷道、拆违建通古渠、筑篱笆兴绿化、清空地改旱厕,仅1个月时间就搬走了堆积30多年的垃圾山。“现在,村里残留的古屋、石堤、古井,我们都当宝贝一样保护起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也在完善中。”袁云机说石圳一天天变美,朝着同一个目标建设的村民们关系一天天升温。在建设过程中,袁云机把妇女姐妹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将巾帼理事会打造成“妇女之家”,并通过理事会把全体村民的心团结了起来。她改变家乡,让石圳从脏乱到干净、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在外,抒写了一名巾帼建设美丽家乡的美丽故事。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小家。当父母生病时,她不管白天有多累,晚上也要去陪老人聊天,煮好吃的哄老人吃。袁云机对老人的这份孝心,进一步加深夫妻间的感情。生活中,两人互相尊重理解、体贴照顾。通过访谈她也说到,石圳村产业文化发展出现停滞问题,村产业找不到走出去的路子,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等问题。实践小队就该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访谈结束后袁云机同志表示,欢迎农职院的青年大学生毕业后来石圳创业发展。

小分队聆听袁云机同志分享

小分队与袁云机同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