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想引领 >> 正文

进军福建的开篇之战

发布者:新媒体中心记者部 [发表时间]:2021-09-29 [来源]:中国共青团 [浏览次数]:

福州战役——进军福建的开篇之战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国民党军残敌决定继续南撤。7月,蒋介石亲自到福州布置增修工事,调整兵力,加强防御。他在进行训话时强调,福州是世界战略要地,必须坚守;但与其同时又秘密告诉高级军官,不能固守时,其实可退守沿海岛屿。由此可见,国民党自上至下其实对防守福州的决心都不坚定,信心也不足。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决定以叶飞的第10兵团所率的第28军、第29军、第31军共13万人执行进军福建的任务。1949年6月27日,第10兵团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为了保证进军任务的完成,司令员叶飞派遣了一只先遣队,先期入闽。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先遣队筹集到350万公斤大米、450万公斤柴草以及马料、食盐等物资和药品、生活必需品等。7月2日,第10兵团开始南下,并于当月底抵达预定地区。

针对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第10兵团于7月下旬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了进攻福州的作战方案。鉴于福州守敌想固守而不死守的心态,我军认为,要歼灭福州地区的敌军,首先要切断他们的退路。在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分析之后,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决心采取钳形大迂回攻击的方法作战,同时,兵团还预想了敌军撤守外逃的处置方案。

(福州战役部署图)

8月11日,福州战役正式打响。右路军首先发起战斗,并切断了国民党军南逃的后路;左路军封锁了闽江,完成了断敌海上逃亡之路的任务;中路军逐步逼近福州市郊,对福州形成了三面合围。福州守敌见福州被围,一时惊慌失措,朱绍良和李延年乘飞机仓皇逃往台湾,把防守福州的任务交给中将副军长李以劻和兵团参谋长何同棠。

8月16日,总攻福州开始。李以劻、何同棠带着驻守福州的四五千人向外逃窜,但迅速被我军包围。最终,李以劻、何同棠等人决定投降。

8月17日晨,福州解放。随后,第10兵团迅速推进至万寿桥。万寿桥是福州市区通向闽江南岸的唯一陆上通道。因此,双方对万寿桥的争夺相当激烈,万寿桥战斗成为福州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斗。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追击,国民党军在万寿桥部署了一个团,以猛烈的火力交叉网封锁桥面,并以大桥南面山上的迫击炮不断袭击江面和桥面,形成了坚固的火力墙。解放军冲到万寿桥时,进攻受阻。危急关头,桥北我军及时组织火力掩护,其余队员迅速冲过桥去。

万寿桥战斗后,一名投降的国民党士兵向我军报告说,国民党军在我军进攻万寿桥之前,就将两包炸药放在了桥墩上。我军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排查,把炸药扔到闽江,万寿桥得以幸免。

(解放军经过福州台江万寿桥桥头附近的商店)

我军乘胜继续追击。敌方除了一部逃往平潭岛和漳州、厦门的外,其余均被我军歼灭。8月23日,福州战役结束,进军福建第一阶段作战任务顺利完成。

福州战役解放了福建省会福州市和周围9座县城及马尾军港,为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期节目文字部分摘自于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