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1+3”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一、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现有基础
生物技术系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级研究员(高级农艺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4人;“双师素质”教师20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同时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聘请20名以上具有丰富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科研能力较强,行业影响较大。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区和企业科研与科技推广项目20多项,撰写科技论文80余篇,荣获多项科研成果。如彭宏研究员获国家农业部丰收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同时彭宏研究员还担任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年来,我系教师编写出版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相关教材8本,校本特色教材12本。
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通过国内外进修、学术交流、主持教改、参与科研等途径,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10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20名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专业课程授课比例达到4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通过三年建设,力争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省级教学团队。
三、具体建设内容
1、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选拔优秀“双师素质”教师2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进修现代生物技术等专业课程,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主持教改项目1~2项,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提高专业带头人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发展的把握能力。
2、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参加国内外高职教育理论培训、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主持或参加教改课题,使他们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迅速提高;选派培养对象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和学术交流,使他们的实践技能稳步提高;为骨干教师指定导师,引导他们参与课程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培养,到2014年培养15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
3、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依托校内国家级生物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教基地,与校外企业共建生物技术研究所,加强生物技术研发与推广,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建设期内,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省、市、区各类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科研到帐经费不少于50万元,取得省、市科研成果2-3项;每年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
4、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传帮带、进修培训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督导、考核和激励机制,到2014年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5%以上。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生物技术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台湾高校聘请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和相关教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到2014年,共聘请20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比例达到40%以上。
1、第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表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
福州金和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云顶线上棋牌平台
生物技术系
2、第二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表
3、校企合作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
主任委员:彭 宏(校本部)
副主任委员:陈晓波(校本部) 汤 浩(校外)
成 员:企 业:关 雄 王 锋 郑 旋 余勇强
校本部:黄勤清 张 平 黄晓梅 吴琼峰
下设生物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委员会:
主任委员:陈晓波
成 员:企 业:汤 浩 林荣光 余勇强 陈谟凑
4、校企合作食品专业建设委员会:
主任委员:黄晓梅(校本部)
副主任委员:彭 宏(校本部) 黄 轮(校外)
成 员:企 业:叶桂津 滕用雄 叶松景
校本部:余志雄 吴杨 黄 琼
下设食品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委员会:
主任委员:黄琼
成 员:企 业:黄 轮 叶桂津 刘开松
校本部:彭宏 黄晓梅 吴 杨 付志英 陈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