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06-12-06 点击数:
附件1
2007年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电子与信息领域
1.电子技术
1101
电子系统(雷达、导航、数字电视、遥感等)关键技术研究
1102
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设计及集成技术研究
1103
数字处理及DSP器件研究
1104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研究
1105
电子学与半导体新型器件交叉领域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1106
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测试技术及其软件技术研究
2.通信技术
1201
高速网络的关键技术原理研究
1202
信息安全及密码技术研究
1203
三网(电信网、数据网和电视网)合一的关键技术原理研究
1204
智能网络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1205
无线通讯、无线局域网与自组织网络及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3.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系统
1301
软件体系结构与构件技术研究
1302
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1303
数据库技术及智能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304
并行与分布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
1305
网络拓扑结构与路由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原理研究
1306
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307
数据交换与转换标准技术研究
4.自动化技术
1401
光机电一体系统和自动测量仪器研究
1402
微系统及其控制研究
1403
多模式人机交互方法及复杂系统的控制研究
1404
新型传感器、机器视觉与自动控制研究
1405
海上智能交通系统研究
1406
数据自动传送技术研究
5.光学与光电子学
1501
激光、全息理论及应用研究
1502
新型光电探测器和光电放大器研究
1503
新型光存储技术、光存储器研究
1504
新型激光和发光材料及其器件研究
1505
光通信器件与技术研究
1506
光电显示器件、白光照明器件和材料的研究
1507
微型光学器件及其光学集成研究
1508
生物医学光学技术研究
二、农业领域
1.农作物技术
2101
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生长机理及模型研究
2102
优质经济作物新种质选育研究
2103
农作物抗性、病虫害防治及农产品药物残留控制与检测研究
2104
农田生态、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生态控制研究
2105
福建省特优质农作物种质创新及其新品种选育机理研究
2106
食用菌、药用菌高产优质新种质筛选、创建及机理研究
2107
福建省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应用技术研究
2108
农产品加工技术机理研究
2.林业技术
2201
福建主要树种的生长机理及生长模型研究
2202
森林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应用基础研究
2203
树木抗逆性生理及遗传学基础研究
2204
能源用林应用基础研究
2205
福建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高效、定向培育及木材改性基础研究
2206
城市林业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
2207
珍稀濒危树种生物学研究
3.畜牧兽医技术
2301
畜、禽、蜂新品种选育、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克隆与遗传分析研究
2302
畜、禽、蜂新疫病的病原学研究及诊断与防治新技术研究
2303
兽药作用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2304
动物食品安全、污染残留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及无害化处理研究
2305
动物营养基础研究
2306
人畜共患病原理的研究
2307
动物重要疾病基因工程疫苗机理的研究
4.水产技术
2401
海洋生物资源和重要养殖对象基础生物学研究
2402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高效、优质、抗病害优良养殖新品种研究
2403
水产养殖环境和养殖容量的生态学基础研究
2404
水产主要病害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免疫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2405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
5.农业生物技术
2501
重要功能基因的鉴定、克隆与利用研究
2502
作物品质与遗传生物学研究
2503
植物基因分离研究
2504
作物转基因育种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2505
农业重要病原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2506
生物活性物质(如酶、蛋白等)的分离与应用研究
2507
特殊微生物的采集、保存、保护与信息化技术及菌种的分离纯化、选育和特性研究
2508
生物入侵的化学机制与应用研究
2509
作物高产优质形成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2510
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2511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微生物控制修复技术和化学农药微生物原位降解技术
三、医药领域
1. 医药生物技术
3101
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3102
神经、循环、呼吸等重要器官生理调控整体机制的研究
3103
恶性肿瘤新的相关基因/蛋白及其产物研究信号转导调控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研究
3104
衰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3105
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和信号转导研究
3106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3107
分子病毒学(病毒遗传学和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病毒免疫学和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原理、抗病毒多肽物质、病毒疫苗)研究
3108
胚胎及组织干细胞研究
3109
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器官再生技术研究
3110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3111
天然新型生物活性物质(毒素药物等)研究
3112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研究
3113
抗生素新品种筛选研究
3114
若干重要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
3115
神经生物学机制与药物研究
3116
离子通道功能与药物作用靶点研究
3117
医学生物芯片研究
3118
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研究
3119
药物依赖性(成瘾)及其防治药物研究
2.特色医药研究
3201
恶性肿瘤预防与治疗及其药物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202
高血压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研究
3203
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研究
3204
脏器移植及免疫和移植病理学的研究
3205
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研究
3206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
3207
重要传染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非典型肺炎)与寄生虫、地方病防治的基础研究
3208
主要行业职业病防治研究
3209
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环境、遗传可控性与优生优育的研究
3210
体育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3211
人体数字模拟及数字模型技术研究
3.中医药研究
3301
经络调控机理和针刺效应研究
3302
中药方剂药效物质与药物新剂型及相关新技术研究
3303
中医病证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3304
中西医结合对老年性疾病和II型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3305
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研究
3306
药物新剂型及相关新技术研究
3307
中药有效成份萃取技术的研究
3308
中药GAP技术研究
食源性疾病与中医防治研究
四、资源与环境领域
1.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4101
资源环境人口综合协调系统与控制研究
4102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4103
资源环境信息系统3S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4104
福建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4105
福建典型沿岸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研究
4106
亚热带天然林保护、生态林建设模式与区域生态恢复研究
4107
水土保持、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4108
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调控研究
4109
城市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4110
福建海洋野生经济动物的遗传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
4111
环境监测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4112
福建重要港湾的生物生态研究
4113
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使用技术
2.环境污染防治
4201
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4202
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4203
主要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理论与方法研究
4204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污水净化、材料研究固体废弃物的研究
4205
环境生态安全及生物在修复环境中作用的研究
4206
制革、造纸等过程污染的控制
4207
社区排污物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4208
燃烧及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研究
3.减灾防灾
4301
自然灾害成因、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
4302
地下水水质安全研究
4303
有害生物入侵防治研究
4304
减灾防灾综合应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305
城镇、交通土木工程结构抗火、抗爆与安全研究
4306
灾害的损害评估技术研究
五、新材料与工程领域
1.结构材料:
5101
新型金属结构材料研究
5102
新型工程结构陶瓷材料研究
5103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
5104
材料界面与微观结构研究
5105
纳米结构材料设计研究
5106
新型复合材料研究
2.功能材料
5201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陶瓷、稀土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与器件研究
5202
纳米电子、光电子与磁性材料研究
5203
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204
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
5205
新型膜功能材料研究
5206
新型半导体材料研究
5207
太阳能高效利用功能材料研究
5208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新型高性能化学电池材料研究
5209
新型纳米催化剂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5210
新型医用功能材料
5211
环境友好材料及材料精确测试方法研究
5212
材料表面改性及表面工程新技术研究
3.材料、化学工程
5301
材料表面改性及表面工程制备新技术与机理研究
5302
生物冶金、生物矿化技术研究
5303
高效传质与新型分离技术研究
5304
现代酶工程技术、酶与酶动力学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5305
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
5306
节能及高效能源转化与储存研究
5307
福建无烟煤清洁燃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5308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5309
工业生产流程节能技术研究
5310
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机理的研究
4.机械、电气工程
5401
数字化设计制造基础技术研究
5402
机电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5403
人工智能集成电器及工程机械基础与智能化研究
5404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5405
新型电功率变换装置及系统集成化技术研究
5406
特种电机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
5407
生物医学电工新技术研究
5.水利、土建工程
5501
土木工程新材料、新结构及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5502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及其新结构形式的研究
5503
新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5504
新型、智能结构体系与性能设计技术研究
5505
大型、公众土木工程结构灾害控制与评估技术研究
5506
城市建设与多灾害防治
5507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的耐久性、耐火性研究
5508
洪水与旱灾灾害损害评估与预测技术研究
学院地址: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技术学院 邮编:350119 Copyright © 2007 云顶线上棋牌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